【法經論壇】日本股東積極主義的長期影響

發布者:餘潔發布時間:2023-12-15浏覽次數:56

12月13日下午,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院教授GOTO Gen受邀主講法與經濟學院與數字經濟與法治學科創新引智基地聯合舉辦的第三十二期“法經論壇”,為我院師生帶來題為“日本股東積極主義的長期影響”的學術講座。本場講座由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講師李胡興博士主持,清華大學法學院湯欣教授、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法學院徐強勝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張巍副教授以及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講師張美揚博士擔任與談嘉賓。

2000年以來,對沖基金發起的股東積極主義成為日本上市公司治理中不可忽視的現象。村上基金、Steel Partners等境内外投資者以股東提案、收購威脅等多種方式要求對象公司經營者采取措施提升股東價值,由此引發包括反收購措施合理性問題在内的一系列司法裁判和廣泛的學術争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發生中斷了對沖基金股東積極主義在日本市場的活動。2013年之後,新一波的股東積極主義正在發生。

長久以來,對沖基金積極主義活動是否有利于提升公司價值的問題存在觀點分歧。一方認為,對沖基金積極主義是約束管理側的有效措施。就日本上市公司而言,自由現金流的代理成本問題尤為顯著。另一方認為,股東積極主義行動可能導緻公司将本應用于投資和研發的資金分配給股東,助長短期主義而有害公司的長期利益。理論上的觀點分歧有待通過實證研究來檢驗。

GOTO教授利用日本市場上2000年至2011年發生的股東積極主義數據,運用傾向得分匹配方法驗證了股東積極主義對目标公司5個事業年度後的業績的影響。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公司而言,被積極主義對沖基金成功影響了的上市公司在積極主義活動後呈現出更優的ROA變化(不顯著)和托賓Q變化(顯著),與此同時,研發費用并沒有顯著下降。該研究佐證了2000年以來日本市場上的對沖基金積極主義對企業價值提升産生了積極影響。


  


  

在與談環節,湯欣教授介紹了中國境内外機構投資者的發展曆程,梳理了機構投資者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分析了股東積極主義較少發生的制度原因,并對以投服中心為代表的公益股東的作用進行了展望。張巍教授針對隻有托賓Q變化顯著而ROA變化不顯著這一結果,結合代理成本的不同類型提出了幾種解釋思路以及信号效果的可能,同時,結合日本法和美國法上大額持股披露規則的差異指出了橫向比較本研究與美國先行研究時可能存在的問題。徐強勝教授分析了中日兩國在市場結構、監管體系和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差異,提出建設中國式特色股東積極主義的構想。張美揚博士請教了哪些企業更有可能成為對沖基金的幹預對象,并建議進一步讨論被幹預企業處于企業生命周期的哪個階段以及這些企業的行業分布特征。

講座末尾,李胡興博士對講座内容做了回顧和總結,并向GOTO Gen教授和與談嘉賓表示感謝。

責任編輯:李胡興 師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