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特倫托大學Roberto Caso副教授開展學術講座

發布者:餘潔發布時間:2022-05-22浏覽次數:168

通訊員:袁鹭娟2022519日下午,主題為“學術版權、開放存取和的二次出版權”的講座在文澴樓中意學院會議室如期舉行。本期講座由意大利特倫托大學的Roberto Caso教授擔任主講人,由我校知識産權中心主任助理徐小奔副教授、中意學院研究員、特倫托大學博士Gianmatteo Sabatino共同擔任主持人,知識産權學院、中意學院多位研究生參加本次講座。

首先,Roberto Caso副教授對“知識産權”下了定義,明确知識産權制度通過在創新者的利益和更廣泛的公共利益之間取得适當的平衡,旨在促進創造和創新能夠蓬勃發展的環境。由此,Roberto Caso副教授對版權和科學出版物進行了具體讨論,他指出,學術研究論文作者會通過合同條款将其版權中所有的财産權明确且完全地轉讓給出版商,而出版商又會同封閉式訪問數據庫進行交易,這些學術論文最終會被收入與之交易的數據庫中。

在介紹完學術論文作者、出版商和封閉式訪問數據庫三者之間在市場中所扮演的角色後,Roberto Caso副教授引入了“開放存取文獻”(Open access)的概念。他提出,這一概念的特點為“數字化、在線使用、免費且不受大多數版權許可的限制”,其模式分為“黃金開放存取文獻”(Gold Open Access)和“綠色開放存取文獻”(Green Open Access)。這種開放的研究模式能夠幫助增加科學合作和信息共享,其理念和構想有着源遠流長的曆史基礎,并最終形成“社會規範-技術印刷廠-版權聲明-公益性-公開的同行評審-社會規範”的良性循環。

然而,在社會和科學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學術資本主義漸漸擡頭。在學術研究領域,人們通過“文獻計量學”來對一篇文章乃至一本期刊作出評判,比如産生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這一概念,而這一概念被核心期刊所壟斷。這種壟斷,不僅破壞了原先對學者們的激勵機制,還形成了“社會規範-平台資本主義-知識産權-通過文獻計量學對研究進行評估-寡頭壟斷知識形成特權-社會規範”的惡性循環。也因此,學術作者的版權和此前所提到的開放科學模式産生了沖突。

Roberto Caso副教授提出,我們可以将學術作者與出版商簽訂的合同作為改善這一情況的工具,讓學術作者在合同中保留再出版和向公衆傳播的權利。近年來,歐洲一些國家開始賦予作者“數字化二次發表權”的立法行為,也能為我們提供相關參考。Roberto Caso副教授強調,在封閉式訪問數據庫變為商業性開放訪問數據庫的今天,我們要警惕這些商業公司無形地、戰略性地影響甚至控制大學的關鍵決策,削弱知識體系的公共性。“數字化二次發表權”和學術自由緊密相連,它賦予學術作者決定自己的科學研究成果于何時何地發表的自由,并将其回饋給社會公衆。

至此,本次講座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