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3日晚,“私法統一化如何可能:羅馬共同法與新共同法”特邀嘉賓講座“中世紀法律中的婚姻”在文澴樓中意學院625如期舉行。本期講座由歐洲著名法律史專家,意大利特倫托大學法律史教授、法學院前院長 Diego Quaglioni教授擔任主講人,我校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意學院意方執行院長黃美玲教授擔任主持人,線上線下近百位學者學子參加本次講座。
講座伊始,Quaglioni教授首先介紹了中世紀教會法的婚姻要素。即在不違背法律規定的障礙性條款的前提下,依據當下的合意,明确、自願地結成夫妻。家庭的許可、證人的出席、書面證明等規範儀式并不是強制的,聘禮和嫁資等習俗亦不影響婚姻的有效性。
随後,Quaglioni教授講述了中世紀婚姻要素的變革及其背後所蘊含的婚姻實質的變革。婚姻中有關于聘禮和嫁資條款協議的出現意味着婚姻開始轉向一種經濟面向。緊接着,Quaglioni教授對羅馬法中的婚姻與教會法中的婚姻進行了比較分析,并指出羅馬家庭的政治屬性和家父權的至高無上要求子女的婚姻必須獲得家父的同意;而教會法因其教義的神聖性更關心締結婚姻時的自由意志和雙方合意。羅馬法中的婚姻重視法律形式,被稱為“符合法律的婚姻”(lawful marriage);而教會法中的婚姻注重内心真意,被稱為“合乎理性的婚姻”(legitimate marriage)。最後,Quaglioni教授以中世紀佛羅倫薩訂婚合同範本為例再次對婚姻中所包含的經濟利益加以說明,并給出了注釋法學派對于婚姻要素的解釋,重申了婚姻要素轉變的背後總是暗含着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巨大變革。
講座尾聲,Quaglioni教授為學生答疑解惑,回答了教會法中合乎理性的婚姻的重要性以及這種合法性與自由意志的關聯。Quaglioni教授表示,對于市民社會來說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紐帶,因此會受到諸多限制,而教會法的教義是自由意志堅定的捍衛者,這對于現代意義上的婚姻自由也有着積極的影響。
至此,本次講座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