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iero Diliberto主講:羅馬法原始文獻

發布者:餘潔發布時間:2022-04-18浏覽次數:198

 2022年4月14日晚,“私法統一化如何可能:羅馬共同法與新共同法”文瀾講座第三場“羅馬法原始文獻”在文澴樓中意學院625如期舉行。本期講座由羅馬第一大學羅馬法首席教授、法學院院長,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文瀾講座教授、中意學院意方院長Oliviero Diliberto教授擔任主講人,我校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意學院意方執行院長黃美玲教授擔任主持人和翻譯,線上線下近百位學者以及法科學子參加本次講座。



本次講座Diliberto教授主要通過羅馬法中的法典編纂曆程介紹羅馬法的原始文獻,通過曆史和法學兩個視角觀察法律彙編如何逐步有序化、體系化、科學化并跨越時空阻隔流傳至今。

 Diliberto教授将羅馬法法典編纂史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始于著名的《十二表法》,這一時期法律的成文化和公開化推動了法學理論的發展,法學家躍升為一個階層,以解釋法律和傳播法律思想為己任。公元3世紀的法律文化危機誘發了法典編纂的第二階段。當時,法律淵源的混亂引發了對法律确定性和有序法律彙編的追求。最先注意到這種需求的兩位民間法學家完成了《格雷哥裡安法典》和《赫爾莫傑尼安法典》兩部私人法典的編纂,為當時羅馬司法實踐的混亂局面提供了清晰的法律指南,并深刻地影響了其後官方法典的編纂。第三個階段是官方法典編纂,公元426年的《引證法》使法庭對法學家理論的引用有序化;公元439年頒布的《狄奧多西法典》以上述兩部私人法典為模型,成為法律史上第一部官方法典。最後一個階段是公元6世紀優士丁尼主持編纂的法典,其成果兼具實踐價值和學理意義,成就了世界法律史上的一座豐碑。此後,羅馬法的法典編纂暫時告一段落,但是對羅馬法典的研究和模仿并沒有斷絕。歐洲最早的大學就是為了研究羅馬法典而誕生,拿破侖也曾下令從羅馬法中尋求素材編纂法典。所以從精神源流的角度看,當今世界絕大部分法典均以羅馬法典為濫觞及嚆矢。



講座尾聲,Diliberto教授為學生答疑解惑,回答了“法典編纂委員會在進行法律選擇和提煉過程中使用的方法技術”和“以私法屬性突出的《格雷哥裡安法典》為藍本編纂的《狄奧多西法典》為何體現出了濃厚的公法色彩”的問題。針對第一個問題Diliberto教授指出法典編纂者會先搭建法典的“框架”,按照框架選擇最合适的谕令,然後采用提煉要旨(massimazione)技術對谕令進行提煉。針對第二個問題,教授認為《狄奧多西法典》向《格雷哥裡安法典》借鑒的更多是技術而非内容;并且,由于皇帝重視帝國治理而私人更關注市民生活,立法主體的不同也會導緻法典内容上的差異。

至此,本次講座圓滿結束。